超细纤维合成革其特点与性能
发布时间:2012-09-15 08:21:59
简述
超细纤维合成革是一种跨行业的产品,其研发及应用技术涉及到纺织、塑料、化工等诸多领域。国际上超细纤维合成革的发展主要集中在亚洲,其中日本起步最早,水平也最先进。目前国内合成革行业的发展较为迅速,技术日趋成熟,已接近或达到世界先进水平。从上世纪80年代第一条超细纤维合成革生产线建成后,近几年全国又陆续投资几十亿元建成了20多条生产线,产品质量稳步提高,许多产品已经打入国际市场。高端产品的快速发展,带动了全行业向集约经济、规模经济、科技经济方向发展,提升了产业核心竞争力。
市场需求高涨
由于天然皮革资源有限,随着科学技术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,开发研制高品质的仿真皮革满足市场需求,成为急需解决的问题。统计数字显示,2005年,我国规模以上的人造革、合成革企业工业总产值达到274.8亿元,同比增长24.1%。近年来,有着更加优越特性和使用价值的超细纤维合成革得到快速发展。由于基布采用超细纤维,弹性好,强度高,手感柔软,透气性好,高档合成革的许多物理性能已大大超过天然皮革,外在表现已具有天然皮革的特征。从工业意义上讲,既适用于现代化规模生产,同时又能保护生态,减少环境污染,充分利用了非自然资源。
海岛型超细纤维合成革特点及性能
构成
超细纤维合成革由锦纶超细纤维和聚氨酯两部分构成,它们紧密连接在一起。在基布结构中,超细纤维三维交联在一起,起到骨架和支撑作用,形成类似于真皮胶原纤维的结构。分布在纤维四周的是聚氨酯,它使整个合成革基布形成一个整体,并具备了许多功能。它在革体中不是简单的填充,而是具有许多圆形的、针形的发泡结构,整体呈立体网状。其间的发沟结构交错连通,形成微细的通透结构,使革体具有一定的透气透湿性能。
特点
合成革在整体上是均匀的,不存在部位差,这也正是合成革在应用中的一大优势。但是在具体的点与点之间,在正面与反面之间,在纤维和聚氨酯的点状分布上,是存在差异的。非织造布在制作中是无规成网的,靠多层叠加消除厚薄点,这样超细纤维在革体中尤其是表面会存在点状差别。聚氨酯在浸渍非织造布时是溶液,在浸渍完到凝固还有一段时间时隔,此时聚氨酯会有部分沉降,导致它在基布中的分布特别是正反面的分布及发泡状态不同。这些原因都会大大增加超细纤维合成革染色难度。匀染、透染、色牢度、保留强力和手感是超细纤维基布染整的基本要求。
性能
能够在聚氨酯材料上着色的染料有多类,如直接染料、活性染料、酸性染料、金属络合染料和分散染料等。但很多染料除对聚氨酯有较好的着色性外,还对锦纶有很好的上色效果,两者的色光差异会使最终的染色效果偏离设想。为此,可以考虑使用分散染料直接先对聚氨酯进行染色,也可先对聚氨酯进行一些特殊处理,使其具有独特的、优先的上色能力,从而避免相互沾色的问题。此外,利用聚氨酯树脂包覆性好的特点,我们可以采用颜料着色而不是染料着色的方法,把提前分散好的浆料(含聚氨酯树脂、颜料、DMF、各种助剂等)加入聚氨脂溶液中,搅拌均匀后再浸渍非织造布,得到聚氨酯着色而锦纶不着色的基布。这种工艺适合大批量、大品种作业,对有的品种可能影响手感,如绒面革、服装革等。如果批量太少则浪费较大,生产大经济,对小品种多批量仍需后染整。
相关新闻